top of page
dreamend

《当孩子画画的时候》奇妙无比的人类行为……

挖到这本书的时候,纯属好奇和感应。

我有个4岁的孩子,从他开始展现出“画画”这一人类行为的时候我就开始观察,我可以确认,百分百肯定,他毫无绘画天赋。但我也可以非常确定的是,画画这件事本能地给他带来快乐。无论是他一岁的时候爬得满地找牙,还是现在话痨到让你觉得唐僧附体,唯一没有变的是他画画的能力一直很差,但他画画的快乐从未减少。

我太好奇了,由于我已经遗忘了画画这件事的乐趣。所以我非常好奇,当孩子们画画的时候,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
所以这本书,非常地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。

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书了,但一点也不过时,写得非常透彻和理解。

作者是个了解孩子的人。

书中有很多举例说明的孩子的绘画,都令我感到快乐无比。

一定要推荐这本书,给大人们看。

因为,只有成年人真正理解了孩子画画的意义,才能够帮助他们,留住这份珍贵的人类天赋!



  • 书名:子どもが絵を描くとき

  • 中文翻译:当孩子们画画的时候

  • 作者:【日本】磯部 錦司

  • 出版: 一藝社 (April 4, 2006)

  • 语言:日语

  • 版式:154页

  • ISBN-13 ‏ : ‎ 978-4901253697

  • 分类:儿童教育/学龄前儿童教育





内容介绍:

从西方社会到日本,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国家的教育改革中,开始正式将艺术课纳入学校里的必修课。

艺术,绘画,其在教育中的意义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尊重。

但是,如果不是观察小孩子,我永远不会理解,画画这个行为对孩子的意义有多么大。

无论爱好和天赋如何,每一个孩子,几乎与生俱来的有着用画画来表达的能力。

绘画,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教育教养,都成了一种了解个体生命最重要的手段方式。

但是,最最令人痴迷的永远都是小孩子的绘画。

在人类幼童,这张苍白的白纸上,尚未输入逻辑、认知和有系统的知识之前,他们就已经掌握了画画的能力。

画画是他们与世界沟通,最天然的途径。

没有不爱画画的小孩子,只有不理解的大人。

当孩子在画画的时候,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?

我们如何从孩子的画,来理解每一个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征?

画画赋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意义和能力?

关于这些事情,日本有一个作家磯部 錦司,早在十几年前就在一部有趣的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。

我觉得孩子画画是一种“活着的喜悦”,也是人类的本能。我认为画画是“孩子们的发展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”。比如,桌子上洒了汁液,大人会马上把汁液擦掉,但看着1岁左右的孩子,他们会用手指触摸、舔手指、闻味道,然后用手左右摊开,享受擦拭的乐趣。另外,如果院子里下雪变成了白色,孩子们发现那里会留下脚印,就会像享受一样到处奔跑。如果眼前有一张白纸和一支蜡笔,首先舔它,然后在纸上滚动、感受器官,孩子在自己身上感受并吸收“东西”,然后再反复尝试与“东西”有关的行为。在与“物”的关系中,用全身的感觉来感受,用行为来表现,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。在这种连续的探索活动中,就产生了“画的行为”。这样想来,与“物品”相关的每一个不经意的行为,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贵的体验。
像这样对孩子来说画画是必然的。然后通过画画,掌握色彩丰富的感觉和创造性,不过,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步骤。
第一次拿起蜡笔的孩子,首先会从利落地画线开始,接着不断地画圆,然后再进步到三角形或方形的有角的东西。到这里,“这是车”“这是妈妈的脸”等相当具体性的东西就出来了。而在其前面的就是文字。
通过画很多很多的画,做很多细小的工作,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指尖细小的肌肉和神经。
而且,控制蜡笔和铅笔的能力也会变好,笔力也会变强,字也能写得更好。在playgroup仓敷学校,孩子们从年中开始使用工作手册练习文字,如果是对文字感兴趣,想写的话,在家也让他们不断地写就好了。
但是,这种“想写的样子”是很重要的,我认为,强制未满一年级的孩子写字是不好的。在那之前,重要的是多画画,多折纸,通过这样的事情锻炼指尖。不要随波逐流,也不要焦虑,要配合孩子的成长水平。
在这里,我想谈一下为什么强制孩子写字不好。有一位经营绘画教室的人,他的孩子陷入了沉思,怎么也不会自己发言,他的妈妈找他商量。
总之,决定让他去教室画画。虽然说可以自由地画,但是怎么也画不出来,1个小时后,他在画纸的一角画了一朵小小的花。
老师想让孩子画更大的画,就决定让孩子用粗笔画。然后,去了好几次,花了很长时间,孩子终于画出了大的画。据说那个时候老师还表扬了孩子。
从那以后,孩子终于能自由地画大画了,也能和教室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大声说话了,在学校里也变得开朗起来。据说这背后有母亲过多的干涉。据说那个孩子小时候很喜欢画画,画了很多,但是妈妈说“不要这样画吧,那里不是那个颜色。”据说在各种干涉的过程中他就不画画了。图画没有正确答案,天空是粉色的,大海是黄色的都可以,像这样妈妈过分干涉是不行的。
但是,如果是文字的话,文字是有正确答案的,必须由妈妈或老师来纠正。如果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,可能就会讨厌画和写。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更自由的创作活动。请让他在家里乱涂乱画。而且那个时候请注意,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。
仓敷的preschool play集团仓敷校

 

【图书目录】:

第1章:绘画的开始

  1. 前言

  2. 绘画行为的发生

第2章:孩子们画画的意义

  1. 作为“确认自己存在的行为”的“画的行为”

  2. 在与环境的一体化中产生的“画的行为”

  3. “感受”和“画的行为”

  4. 作为“拓展认知、感受方式、思考方式的行为”的“画的行为”

  5. 作为“培养想象力的行为”的“画的行为”

  6. 作为“交流”的“画的行为”

第3章:孩子和大人画画的真实区别

  1. 作为跨文化的儿童画

  2. “视觉的现实主义”和“感觉整体的现实主义”

第4章:如何理解孩子特有的表现

  1. 践踏孩子世界观的大人的概念

  2. 阅读“无可替代的行为”

  3. 表现性的身体存在

第5章:重新审视绘画的发展过程

  1. 从“自明”的发育过程中脱离出来

  2. 螺旋状的时候——打不是画

  3. 圆圈闭合的时候

  4. 形状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

  5. 地表(基底线)表现出来的时候

  6. 天空和地面连接的时候

  7. 视觉描绘的时候

  8. 直线的、非系统的绘图的发展过程

第6章:追求丰富的想象力

  1. 图画和生活的联系培养的想象力

  2. 通过图画邂逅的丰富性培养的想象力

第7章:如何读懂孩子们的画

  1. 了解孩子的内心

  2. 表现和表现是相互联系的

  3. 在生活的连续联系中阅读

  4. 昨天的图片和今天的图片

  5. 阅读幻想和现实

  6. 地点在移动,时间在移动,视角在移动

  7. 现实的领域和神的领域,透明的世界

  8. 不要用颜色和形状来断定那个孩子的一切

第8章:扭曲孩子成长的大人的行为

  1. 讨厌画画的时候

  2. 隐藏在社会中的结果主义、效率主义

  3. 为谁画画

  4. 只能用“画得好”这个词来评价的大人

  5. 被写实的、客观的、视觉的价值观支配的成人

  6. 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成人

  7. 只通过比较来评价的成人

  8. 教会孩子形状和颜色的成人

第9章:通过“画”而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

  1. “共同绘画”所产生的“生活的喜悦”“共同的生活体验”所引发的“生活的共享”/“绘画与环境的一体感”所引发的“生活的共享”/“暧昧的关系”所引发的“生活的共享”

  2. 通过“绘画”思考“与自然共生的孩子们”“与自然共生的方式”/思考“与生活的联系”/思考“产生绘画的环境”

第10章:儿童如何用绘画描述成年人社会

  1. 挂在南北边境的画

  2. 在伊拉克疲惫的士兵和背景儿童的画

  3. 知道战争的儿童的画

  4. 被擦掉的村庄里代尔策的儿童的画

  5. 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儿童的画

  6. 环境改变孩子

  7. 从“孩子”到“所有人”

  8. 蝴蝶会永远飞下去


 

样章试读:


第4章:如何理解孩子特有的表现?

2 读懂“独一无二的行为”

下面作品中左边部分被剪刀剪开了。我本想提醒这位孩子:“为什么要对自己珍视的作品做这种事情呢?” “为什么孩子要用剪刀剪开?” 在探究孩子的此番行为后,我得到了一些发现。

作品描绘了在寒冷的2月,小朋友去花田里寻花,并在此处玩耍的场景。在画快要完成的时候,她要来了剪刀,开始剪绿色的彩纸,并在画有小草的地方用胶带将彩纸贴了上去。大概是想用鲜艳的彩纸来表现草的绿色吧。于是,在拿着剪刀思考了一阵后,孩子突然开始用剪刀剪开画的左边。这可并不是胡乱剪,而是仔细又小心地在旁边沿着直线剪开。“诶,为什么要剪呢?”母亲看到了问,小朋友低声回答道:“这是风”。2月的寒风吹拂花田,原来孩子在用她独有的方法来表现这如同刀锋刮过皮肤的凛冽寒风。

《2月花圃里的风》(5岁女孩)*■为什么这个孩子会用剪刀剪掉作品的左端呢?


起初,我并不懂她为何要剪开,我开始深入了解这幅画。褐色叠加黑色,这是冬天坚硬的大地。地里长着种子,种子破土而出,长出花儿的枝干,花儿开得正艳。冬天里花田的景象就这样被孩子用五感描绘了出来。原来如此,她使用剪刀是想表现出“凛冽的寒风”,这样看来我总算能理解了。总之,只看表面的话,是很难读懂孩子想要表达的含义的。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生活背景、与日常生活的联系、并细细品味画中一笔一划描出的线条、加上的颜色,以及种种含有深层意味的行为。

我想看看其他孩子的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出“风”的。即便是同样的风,根据孩子想表达的内容不同,其内容也各不相同。

下方是一位5岁男孩的作品,名为《庭院的回忆》。这幅画回忆了大家在幼儿园毕业前夕,一起在庭院中玩耍时的场景。夏天抓独角仙,冬天放风筝,作者将一年四季经历过的种种都画到了同一幅画里(不同时空的事物共同存在)作者用一根蓝色的蜡笔,轻快地表现出了吹来的风。很明显这和上述用剪刀来体现带来肌肤刺痛感的风不同,它更轻快也更凉爽,和回忆幼儿园生活一样令人愉悦又美好。

《园庭的回忆》(5岁男孩)*■在春夏秋冬构筑的时间里,这个孩子画着风。


孩子最开始画的是放风筝时的场景,画着画着他发现,风筝的形状让他想起了章鱼,于是他便在风筝上方画了章鱼。而后,庭院的回忆又让他想到了独角仙和春天的活动。一幅画中能联想到的事物越来越多,画面也逐渐丰富起来。最后,孩子轻轻几笔画上了风。

画里的风能让人回忆起季节的变幻和时间的更迭。两位孩子都选择最后画上风。第一幅画里,风是那天“吹拂花田而过的寒风”,而这副画中,风不是一个偶然事件,而是放风筝时吹到庭院的风,是在夏天抓独角仙时吹拂而过的风,是在春夏秋冬更迭时孩子在庭院中感受到的对风的整体印象。这让他想起了美好的庭院生活,于是他简单地画了下来。线条变换和形状简单轻快,也正因如此,我们能明白孩子想表达的特殊含义。

另一幅画的风,是一位4岁女孩于初夏时节在庭院中玩耍时亲手用泥土画成的。起初,她正在泥地里玩耍。她在准备好的画纸上先画了几张,然后把泥土沾到手上,在纸上来回描绘,以此形成了风。她在庭院中感受到拂面而来的风,将其融为一体并用直线描绘了出来。描绘时,好像她也幻化成了风。

《风》(4岁儿童女童)■直接置身于吹来的风的时候,这个孩子通过绘画与风融为一体。

……


 

【图书内页赏析】:










72 views0 comments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